X
第一届中以机器人创新合作论坛暨新工科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01 00:00:00

1609142057310359.png

11月28日,常州大学文彰楼报告厅内星光熠熠,第一届中以机器人创新合作论坛暨新工科教育发展大会在常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以色列合作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团、高校等各机构代表200余人出席活动,共拓中以交往领域及渠道,共话中以机器人创新合作,共商新工科教育发展,共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未来。

坚持推进新工科教育

“工业智造”和“科教创新”是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蓝图中最先被提及的两项,这座城市有着厚实的工业家底和上进的科创精神。常州市副市长杨芬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名城,常州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7位,100个工业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就机器人产业而言,常州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全国每4台机器人就有1台产自常州。同时,依托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常州积极推进新工科教育,以新工科教育的突破,推动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培养集聚,为产业的优质发展提供支撑。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的启用,便是常州坚持“新工科”教育理念,加强智能制造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举措。论坛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王天虹表示,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是长三角唯一具备完整机器人产业链的园区;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以常州创新园做为承担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在促进中以两国机器人领域创新合作方面做出了全国性的贡献。

丰富中以双方合作内涵

做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的使命不仅限于推动中国和以色列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深化,更肩负着促进两国人民在教育文化领域加强互动、增多了解的任务。会上,举行园区做为“常州大学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犹太文化创新交流基地”的揭牌仪式。另一方面,做为全国范围内经济基础最坚实、制造业底蕴最雄厚,也是走在中以合作最前列地区之一的长三角,有着丰富的对以合作经验和与以对接资源。上海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器和杭州中以创新孵化器同样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以合作平台阵地;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器和杭州中以创新孵化器三家机构,往来密切、相互支持;标志三家强强联合而成的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正式启用的能量柱,在会上点亮。

主题公开课引人思考

中以常州创新园为增进两国人民互信友谊搭建重要桥梁,为此,园区特别推出系列公开课,而此次大会的主题演讲与公开课第二讲同步进行。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泽湘在题为《新制造、新工科与产品创新体系建设》的演讲中,围绕“新制造”、“新工科”、“新品牌”、“新生态”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洞见。李泽湘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但传统工科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空当,需要擅长把市场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业者和产品经理来进行填补,而新工科教育的目标正是培养这类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把新想法落地并出产业绩的人才。李泽湘还就如何打造新品牌、建设创新生产体系的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并与观众互动问答。

凤凰卫视主持人与制片人于盈在其《巨变之下,犹太民族的教育启示》主题演讲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阶段,知识迭代周期往往仅有短短数年,因此“创新”可以说是时代刚需,而沿袭百年的固有“标准化”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一时势;相较之下,以色列主体民族犹太民族曾长期面临动荡生活带来的压力,因此具有“使命驱动”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犹太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培养下一代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问,强调“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其富有创新特色的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